刘小明腾讯微博 刘小明新浪微博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新闻分类

股民600万参与配资炒股 4个月输光家产被清盘
首页 > 投资心得
股民600万参与配资炒股 4个月输光家产被清盘
* 来源 : 海证券报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2-12-26 * 浏览 : 35

  “刚开始投入了300万元,又连续补仓3次,每次补仓100万元,仍然无法阻止清仓的命运,仅剩下几十万。500多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在经历了4个月日日夜夜的煎熬后,老李终于认亏出局,“犹如踏进一个吸金的无底洞。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绝不会参与配资。”

  配资,简单地说,就是在现有的监管部门批准的融资融券模式之外的另类借钱炒股,目前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无门槛的地下配资,杠杆可以高达十倍,融资成本年息高达30%;另一种是券商针对大客户推出的“伞形信托”,客户自有资金必须达到300万元或者500万元以上,老李参与的便是这种。

  一些投资者之所以青睐配资,是希望放大本金,博取高额收益。证券市场本来就是高风险的市场,而相比融资融券,配资有着更高的杠杆和更宽松的投资范围,令风险成倍放大。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美梦可能变成噩梦,使用者一着不慎,就可能血本无归。

  ⊙记者 吴觅

  门槛极低

  几千元保证金

  就可以参与配资

  配资杠杆极高,风险也极高。1万元起配,可以按照1比5进行配资,也可以按照1比10的比例进行配资。而那些将杠杆放大到10倍的,稍一波动就会爆仓

  只要以配资为关键词,在百度[微博]当中能够搜到上万条信息。这种处于灰色地带的地下配资门槛极低,潜在的客户也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总部位于深圳的银实配资公司的一位客户经理说,“只需要1万元,就可以参与配资。”上海申穆配资公司的起点为3万元,还有部分配资公司表示,几千元的保证金都可以起配。

  但配资的杠杆极高。银实配资公司的客户经理说,“1万元起配,可以按照1比5进行配资,也可以按照1比10的比例进行配资。”上海申穆投资公司客户经理表示,“3万元起配,但至少需要使用我方10万元才可以。”几乎所有的配资公司都可以将杠杆放大至5倍以上。

  但高杠杆也意味着高风险。“那些将杠杆放大到10倍的,基本没有活着回来的,稍一波动就爆仓了。”深圳某配资公司客户经理说。据调查,多家配资公司规定,客户自有资金亏掉50%就需要补仓,亏掉70%被强迫平仓。这意味着,如果将杠杆放大至10倍,不足一个跌停板的跌幅就可以使客户平仓。

  地下配资的资金成本之高,更令人咋舌。据本报记者调查,配资成本普遍是月息3%,年息高达36%。这意味着,当每年的投资收益超过36%时,投资者才是赚钱的。而事实上,根据新浪的今年账户盈亏调查,在近7万人的投票中,超过90%的人是亏损的,仅有不足一成的账户实现了盈利。即使在顶尖高手林立的私募当中,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36%的私募也仅有泽熙投资、银帆投资等不足5家。

  地下配资采取的个人账户对个人账户的模式更是潜藏着风险。“客户需要首先将保证金打入我们提供的账户,这是我们公司法人代表的个人账户。”银实配资公司客户经理说,但如果客户对这种方式不放心,也可以去银行做三方托管。本次调查显示,地下配资普遍采用个人对个人的模式,即投资者需要先将保证金打入配资公司控制的个人账户中,资金的安全性不能保障。

  尽管某些配资公司声称,账户可以通过三方监管的模式保证资金安全,但据记者向多家证券营业部资深管理人员了解,配资的这种三方监管模式在券商营业部是严令禁止的,从合规上和技术上来讲,券商都做不了基于配资业务的个人账户监控。

  深圳某大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券商综合治理之前,个人对个人模式的配资曾长期在营业部流行,但因为尽管配资属于个人之间的融资,在出现纠纷时,券商营业部容易成为替罪羊,在券商综合治理之后,配资就成了券商营业部严令禁止的业务。

  隐蔽性强

  地下配资公司

  打着各种名号经营

  配资公司未取得任何金融业务许可牌照,涉嫌超越经营范围从事资金借贷业务。其中,以典当公司为依托从事配资的公司也不在少数

  在地下配资模式中,只有配资公司是低风险、高收益的赢家。由于门槛相当低,很多无风险承受能力的中小投资者被引诱进来。本来股票就是风险品种,加入杠杆后,风险更是成倍放大。事实上,无风险承担能力和无专业投资经验的中小投资者应该远离配资。

  在追问地下配资的合法性时,某配资公司资深业务经理表示,“其实配资所签署的合同,属于一种民间借贷。作为民间借贷行为是合法的、有效的,且受法律保护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历来就有,当然合法。”地下配资合法与否,暂时尚难找出统一的说法。

  但地下配资明显违背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是指将合适的产品或服务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这是全世界金融产品销售的准则。由于中小投资者在资金、信息、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劣势,金融机构必须履行适当性管理义务,方可主张‘买者自负’,才能维护市场公平,实现各方利益平衡。”

  配资公司对投资者的适当性不闻不问,将配资起点放低到数万元,甚至几千元,杠杆放大至5倍、10倍,显然属于故意引诱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中小投资者参与高风险业务,明显有悖于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

  地下配资在券商、期货公司被明令禁止。以前,配资也曾活跃于券商营业部,即券商作为第三方对配资账户进行监管,一旦净值亏损超过风险警戒线,营业部即强行平仓,但这种模式极易引发纠纷。在2008年券商综合治理完成之后,就明令禁止营业部参与配资业务。

  去年7月,证监会曾下发《关于防范期货配资业务风险的通知》,明确禁止配资业务进入期货市场,并禁止期货公司从事并以任何方式参与配资业务。

  但地下配资公司依然活跃。在券商和期货公司之外,有着各种名号的配资公司。调查显示, 配资公司多是经工商管理部门核定登记的,经营范围多为投资咨询、投资管理或管理咨询等,未取得任何金融业务许可牌照,涉嫌超越经营范围从事资金借贷业务,配置资金进入不同投资领域,其中包括期货市场、股票市场。

  此外,以典当公司为依托从事配资的公司不在少数。近期,典当行的广告多了起来,不少广告称“专业做股票配资、股票典当”,有的甚至直接号称“高配比:5万配20万、50万配200万”。记者看到,永邦典当、汇金天成典当等不少典当行都推出了类似的股票配资业务。

  对此,商务部近期也发布了《典当行业监管规定》,加强对股票等财产权利典当业务的监督管理,禁止和预防典当行违规融资参与上市股票炒作或为客户提供股票交易资金。禁止以证券交易账户资产为质押的股票典当业务。

  “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打着投资公司名义的配资公司屡禁不绝,只能寄望投资者自己不要盲目轻信,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想着一夜暴富,远离这种伤不起的游戏。”一些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坦言。

  死亡游戏

  短短数月时间

  大户输光全部家产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绝对不会参与配资。”大户老李痛心地回忆那段日子。他不仅输掉了500多万元积蓄,也毁掉了一个原本幸福的家

  2010年,融资融券正式推出,投资者拥有了正规的借钱炒股渠道。鉴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需要,融资融券业务规定,客户资金量需在50万元以上,开户时间在半年以上。根据各家券商规定,融资融券杠杆率目前最高约为1倍左右,而且投资范围也为沪深交易所的278只股票和7只ETF基金。

  杠杆率过低、投资限制严格的融资融券令许多大户感觉不解渴。为了适应大户的需求,多家券商开发了伞形信托业务。据悉,华南多家券商营业部都可以为高端客户提供一款名为伞形结构化的信托产品:即客户作为劣后受益人,可以享受到自有资金两倍的融资规模;融资起点为300万元或者500万元;融资利率为年利率10%左右;融资期限为半年到一年不等;资金投向为信托约定的方向,除了ST股外,基本上其他的股票都可以。

  “‘伞形信托’属于各大券商大力推行的创新业务,它有比较高的门槛,还用信托账户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避免了此前配资所采用的个人账户对个人账户的模式。”深圳某券商营业部经理说。

  与融资融券相比,“伞形信托”具有两个最大的卖点:一是“伞形信托”杠杆率高达两倍,而融资融券试点初期杠杆率仅为0.5倍,目前多家券商将这一比率已经放高至1倍,但与伞形信托依然有差距;二是资金投向除ST外,基本不受限制。

  但正是这种“伞形信托”的配资服务改变了老李的命运,他几乎输掉了全部积蓄。老李原本是做外贸生意的,但随着利润率趋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他索性将生意转手,专注于股票市场。今年前三个月,上证综指曾有一波200点的涨幅,而老李因为踏准了节奏也小有斩获,胜利也催生了他的过分自信。为了扩大战果,他使用了营业部推荐的“伞形信托”配资服务,但杠杆扩大不仅没有让他实现财务自由的梦想,反而让他几乎输光了身家。

  在成功配资之后,老李支配的账面金额也从300万元,一跃至900万元。老李还是按照原来的风格满仓买入,但此后大盘一路走低,个股更是跌幅凌厉,老李所选中的股票跌了15%。而根据约定,如果单位净值低于0.85元,此为警戒线,如果融资方不补仓,则券商可平掉50%的仓位。不甘心的老李又补仓了100万元,平仓的风险暂时解除。

  此后指数虽有回升,但好景不长。大盘在反弹一个月后,从五月开始一路向下,老李的仓位又遭遇了两次清盘警告,不甘心的他只好忍着心痛,再拿200万元补了两次仓,但最终大势难改,老李也难逃清盘的命运。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绝对不会参与配资。”老李痛心地回忆那段日子,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他不仅输掉了几乎所有的积蓄,也毁掉了一个原本幸福的家。他不知道自己未来还能做什么。

  据本报记者对深圳各大营业部的调查,今年以来,几乎没有投资者可以从配资当中获利的。“2007年之前,挣钱的人大把都是,但2007年之后,几乎没有能够全身而退的。今年更是没有一个盈利的,所谓做得好的也就是亏损少点。”深圳某证券营业部总经理说。

  深圳某券商投资顾问小张告诉记者,“从今年来看,使用配资的一些大户均非专业人士,而多是偏实业者出身,年纪也比较轻,过分自信也可能是造成他们亏损最主要的原因”。一些配资大户的失败,凸显了配资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足。业内人士认为,除了用资金实力来认定投资者资格外,部分券商在推出“伞形信托”的配资模式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投资者适当性方面的管理力度,把投资者的投资经验纳入限定范畴,将适合的产品销售给适合的投资者。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信息评论模块,无需修改!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评论列表模块,无需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