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明腾讯微博 刘小明新浪微博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新闻分类

A股16年改革图谱:那些年被追逐过的热点
首页 > 投资心得
A股16年改革图谱:那些年被追逐过的热点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4-12-30 * 浏览 : 43

  A股热点16年:不可忽略的“指挥棒”

  热炒的板块每年在变,炒作的逻辑却大同小异。

  并购重组股、“起死回生”ST股和次新股轮番占据着A股历年牛股榜的前几位,押宝成功,则财富翻数倍。抛开这三类股票,A股主要炒的是主题和概念。

  新概念每年都在诞生。2014年,“一带一路”成为近期热门主题,影视、沪港通、军工、自贸区等概念接踵而至;2013年,中青宝(20.540, -0.90, -4.20%)(300052.SZ)带动了手游行业在A股整体火爆行情,上海自贸区概念股一枝独秀;2012年十八大首提“建设美丽中国”惹火了一批环保股,苹果系列产品的号召力让资金进入了苹果概念股。

  主题概念的炒作原因有很多。如手游,2013年刚好遇到行业“风口”,2013年中国移动[微博]游戏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12.4亿元,同比大增246.9%,投资者看到行业和市场的机会。与此逻辑类似的,有2014年的移动支付,2013年的“宽带中国”。

  如军工,这个行业“蒙着面纱”,投资者很难了解它们的产品、核心技术、供应商和客户,因为神秘和市场巨大而具有吸引力。往往带有神秘色彩、拥有稀有物种或能源上市公司总是容易被盯上,比如2010-2011年热炒的“稀土永磁”和2011年火爆的“石墨烯”概念。

  更多的概念的产生还是与政策相关,从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出访、宏观经济走向、重大会议议题、金融改革和产业政策方向、区域规划,都能看出A股炒作的演变轨迹。

  从大的方向来看,主题概念贯穿着十六年A股发展历程。但分阶段来看,宏观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主题概念的冷热程度。

  1999年到2001年,国有企业正实现证券化时期,标的稀缺的生物制药股、民营企业、网络科技股较受欢迎,2002年开始,中国GDP增长率突破9%,2003年到2007年GDP增长率年年“节节高”,投资的拉动和进出口贸易的繁荣使得“五朵金花”受到追捧,历年的牛股主要为绩优蓝筹股,2008年经济下滑、2009年四万亿投资拉动内需,但股市出现四万亿行情后呈现弱市,熊市主题性投资轮番切换,包括新能源、环保、新型城镇化等热点,2012年以后,中国GDP增长率进入“7”时代,“新常态”下新兴技术企业崛起,创业板走出牛市,热点概念频现,2014年改革和市场流动性的宽松造就了年末的行情。

  市值比拼:五朵金花退场新兴产业崛起

  不同时间段两场相同的比赛,冠军队伍沦为垫底,垫底队伍则成了冠军。

  以2008年12月31日为分水岭,往前九年和往后六年,A股行业市值增长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景象。

  1999年12月31日,金融、采掘、非银金融、建筑装饰、有色金属行业市值分别为368亿元、724亿元、323亿元、685亿元,不敌市值已过千亿的家用电器和综合板块。

  但在九年后的2008年12月31日,银行业以25646亿元的市值雄踞A股各行业,其次为采掘业25637亿元、非银金融16775亿元,成为A股三大市值行业,分别较1999年12月31日增长了近69倍、近35倍和25倍,建筑装饰和有色金属市值增速排名第四和第五。

  这种市值大增长,受股权分置改革下周期股的牛市影响明显。分行业来看,逐步实现上市的银行股为银行业市值增长提供了基础,工商银行(4.61, -0.01, -0.22%)等12家银行在A股上市,其次,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一级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其高额利润也令其他行业望尘莫及,宏观经济的发展给银行业的高增长提供了基础;非银金融方面,除了券商股的上市外,2007年牛市背景下,券商股是行情利好的最大受益者。

  此阶段,重工业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此相关的建筑行业、采掘业和有色金属因此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间,消费作为三大马车之一并未能较好地发挥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关产业增长缓慢。

  从2008年12月31日到2014年10月31日,非银金融、交通运输、银行、钢铁、采掘成了所有行业中市值增长最慢的五个行业,除了本身市值基数较大之外,经济发展放缓、周期股利润估值均走低都是重要原因。

  相反,在前一阶段增长缓慢的电子、传媒则成了领跑者。电子、计算机、传媒、国防军工和汽车是市值增长最迅速的五类行业,市值增长倍数分别为8.2倍、8倍、7.5倍、5.2倍、4.5倍。一方面,经济发展升级转型给消费行业带来了机会,其次,传媒、计算机等行业被赋予了较高的市场估值。新兴产业给未来产业和生活带来的想象空间极大,或挤占传统产业、或改造传统产业,或创造出增量生产方式、或创造出新的财富。

  改革:牛市发动机

  2014年末,一波汹涌行情促使了A股新开户数量节节攀升,长久以来低迷的散户入市情绪呈现白热化。中证登数据显示,12月1日至12月5日,沪深两交易所新增A股开户数为597487户,较前一周的369397户上升61.75%,创2009年8月7日以来新高。

  这一波行情被普遍认为是“改革牛市”。2015年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包括国企改革、IPO注册制改革、财税改革、利率市场化、土地改革、社保改革等正在或将要进行,行情走暖也将加快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进。

  回顾历史上的数次牛市,无不与改革的关键点息息相关。

  1999年的“5·19”行情以网络科技股为引领,爆发了一波延续两年多的行情,资本市场启动了一系列改革,证监会[微博]向国务院提交的包括改革股票发行体制、险资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等六条改革措施获批,同时国企改革带来的资金面的宽松给行情爆发提供了后盾。

  2004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国九条”,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随后产生“五朵金花”行情。

  2006年、2007年的超级大牛市则源于股权分置改革红利的释放。股改实现了上市公司的“同股同权”,也加速了股票流通、资产注入。不过由于退市制度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不完善,牛市终夭折。

  与2009年“四万亿”行情相关的改革措施是创业板的开启、股指期货上市和融资融券试点的推出。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A股上市公司结构的变化,新兴行业上市公司逐渐受到关注,2013年创业板走出大牛市。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明确了未来六年资本市场发展规划,12月12日证监会IPO注册制2015年即将推出,改革托起的牛市梦或将再次来临。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信息评论模块,无需修改!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评论列表模块,无需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