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明腾讯微博 刘小明新浪微博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新闻分类

证监会正在下一盘大棋 “新股改”悄然启动
首页 > 投资心得
证监会正在下一盘大棋 “新股改”悄然启动
* 来源 : 金融界网站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3-09-16 * 浏览 : 28

证监会

  推进优先股试点+并购重组分道审核 证监会正在下一盘大棋!

  记者注意到,在9月13日(上周五)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明确表示:优先股适用企业范围并无行业限制;此外,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将于今年10月8日起实施。

  有分析人士指出,一场再融资改革大戏正悄然上演,这不是对2005年实施的股改“开倒车”,而是有望改变A股再融资毒瘤、再造一轮大牛市的“新股改”。

  优先股试点不存在行业限制

  上周一,当“两家银行将率先试点优先股”的传闻出现后,市场掀起一轮对银行股的爆炒。包括浦发银行(行情,问诊)(600000,收盘11.91元)、交通银行(行情,问诊)(601328,收盘价4.68元)、农业银行(行情,问诊)(601288,收盘价2.63元)、平安银行(行情,问诊)(000001,收盘价13.21元)、兴业银行(行情,问诊)(601166,收盘价12.29元)在内的多只个股集体涨停,保险、券商等泛金融股也集体拉升。

  9月13日,证监会发言人在回应银行股将率先试点优先股传闻时表示:“证监会正在积极推进优先股试点的各项制度准备,相关部委也正积极配合支持工作。”

  记者注意到,发言人同时表示:“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优先股试点不会存在行业限制,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申请发行优先股。”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美国市场优先股主要集中在银行等金融股中,加之国内银行股多受累于资本压力,因此有大额融资需求。所以,此前市场认为A股优先股只针对银行等金融股。

  然而,随着证监会关于优先股适用范围的扩大,有券商分析师认为,除以银行为首的金融股外,蓝筹板块或也将成为“优先股基地。

  分析师:并非开“股改”倒车

  目前,优先股推出已是必然,但也有人认为优先股是 “开股改倒车”。

  记者注意到,认为优先股是开股改倒车的说法,主要基于 “蓝筹股绝大部分股份转为优先股,只拿分红不再流通”这一传言,这一传言传递出的信息是:存量股都将转为优先股。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真是这样,那优先股就的确是对“股改”开倒车。

  资料显示,“股改”解决的是“同股不同利”的畸形股权结构,当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趋同一致,从而有利于将上市公司做大做强。而优先股股东只获得稳定的优先分红,不参与公司经营,无投票权,因此企业经营好坏与优先股股东关系不大,这使得市场担心,优先股的出现将使企业的股权结构重回股改前。

  “实际上,优先股只会是在发行新股时出现,不可能将老股转为优先股。”有券商分析师认为,证监会不可能允许将存量股转为优先股,优先股只可能在上市公司增发时产生。正因为如此,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或大股东持有的多数股份还是流通股,不会出现重回股改前的情况。

  相反,优先股出现还能刺激企业做大做强,因为购买优先股的往往都是追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其投资策略和偏好决定了所投资企业必须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和较可靠的成长性。

  分析人士认为,优先股不是开“股改”倒车,而且还有可能解决一直困扰A股市场的再融资问题。再融资已成为A股一大毒瘤,不但吞噬了市场增量资金,也影响投资者信心,而优先股股东只享受股东分红,不与普通股股东争利。银河证券分析师孙建波表示,优先股不会增加新股发行规模,不会对资本市场产生流动性压力。

  分道制对“三好”公司快速审核

  在上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除“优先股范围不受行业限制”这一表态之外,证监会还公布了另一个大利好,那就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方案已经成熟,启动工作已经具备,将于10月8日开始正式实施。”

  记者注意到,从分类来看,证监会表示,分道制实施办法采取“快速、正常、审慎”三类审核办法:快速是对“好公司、好项目、好中介”三好类公司实施的原则;对一般的公司、问题较少的公司采取正常原则;对问题较多的公司实施审慎原则。 目前,正常审核通常是20个工作日左右完成。未来进入豁免/快速通道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申请将取消预审环节,审核效率将明显提高。

  从时间点上看,证监会表示,自2013年10月8日起申报的企业才可适用分道制审核,已申报的存量企业不适用。

  记者注意到,证监会每周都会公布一次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申请基本信息及审核进度表》。截至9月13日,目前有55家企业已进行申报,正等待审核通过。显然,这55家企业无缘纳入分道制审核制度中。

  私募:“新股改”棋局成型

  从优先股到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证监局推出的一系列举措意义何在?

  方正证券(行情,问诊)分析师赵伟认为,优先股推出有四大意义:一是丰富了市场融资工具;二是可化解上市公司少分红和投资者分红需求间的矛盾;三是盘活存量,为养老金提供更高效的投资渠道;四是促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

  “我认为证监会在下一盘大棋。”一位长期关注证监会相关改革的私募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优先股和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相辅相成,这将是A股的新一轮股改,将使A股的格局产生重大变化。

  上述私募认为,一方面,优先股是制度性解决A股再融资压力的一大探索,若运行良好,越来越多的企业都会增发优先股,而分道制审核无疑能分解再融资审批压力,对优先股改革起到辅助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看,分道制审核也需要优先股的推出。在IPO暂停、经济大转型背景下,分道制审核虽能发挥资本市场导向作用,但必将使相关行业兼并重组增多,若无优先股政策相辅,市场又将陷入再融资潮而难以自拔。

  分析人士认为,从优先股到分道制审核的“新股改”,有望为A股带来一轮新牛市。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5月8日,沪深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确定清华同方(现名同方股份(行情,问诊))、三一重工(行情,问诊)、紫江企业(行情,问诊)、金牛能源(现名冀中能源(行情,问诊))四家上市公司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对于上述举动,当时市场并没有给予强烈关注和正面解读,甚至当年5月9日沪指还大跌2.44%。

  然而,只有当行情逐步呈现出来,市场才逐渐意识到“股改”的意义:酝酿3年之久的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上市公司和各级股东的利益统一,推动了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大牛市就这样悄然诞生了。

  而本轮资本市场的 “新股改”,伴随着实体经济层面的 “金改”、土地流转改革、推出上海自贸区、推出核心军工资产证券化等一系列动作,有望带来一轮新的制度红利。(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有关部分银行将试点优先股的传闻甚嚣尘上。与此前对银行再融资的恐惧动容不同,资本市场闻“机”起舞。

  优先股有助于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以美国为例,优先股与其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美国经济第一次转型发生在19世纪后30年,石油、冶炼、钢铁等产业,通过资本市场的并购整合迈向新高度,美国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经济体,而此时正是优先股广泛应用之时。优先股在企业兼并、产业集中度提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转型发生在20世纪后30年,以互联网以及生物等新兴产业崛起为代表。优先股在风险投资领域快速发展,撬动了资本与创新的结合。

  因此,优先股有利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配置渠道,值得期待。但在当前阶段,期望难以过高。首先,银行优先股主要着眼于再融资。目前银行资本缺口巨大,二级市场不堪重负。近5年,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年平均增长率达20%,资本消耗年平均增长高达25.8%,商业银行通过外源性融资补充资本约1.33万亿元,据测算,若5家大型商业银行保持现有增长水平和内源融资比例,2014年资本缺口405亿元;如利润在现有水平下降30%,资本缺口达3836亿元。

  而普通股融资成本较高,处在下坡路的银行不堪重负。作为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主导,普通股融资成本普遍高于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工具。据测算,银行普通股融资成本大致在12%-15%之间,远超国内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券等二级资本补充工具的票面利率。这影响银行资本补充的可持续性。

  不过,尽管优先股拥有其特有优势,即无到期时间,没有还本压力;在公司经营遇到困难时可暂缓支付优先股股息; 部分股息可税前扣除等,无疑充满魅力。但其融资成本同样较高,一则优先股发行成本等与普通股相当,一则优先股需金融机构现金分红。由于优先股投资者大都是机构投资者,只有股息有一定优势,才能使发行有吸引力。银行业的业绩和成长性已不可能像互联网行业令人瞠目,如果股息过高,银行相对较低的成长性不能保证普通股现金分红率达到优先股的股息水平,那就是优先股股东拿走了普通股的奶酪,引发银行声誉风险,并招致普通股股东“用脚投票”,同时将削弱银行内源性融资规模,容易产生融资不经济之虞。

  其次,银行优先股尚不具备改革功能。中国上市银行的大股东都是国有资本。优先股难以承载公司治理等作用,更不要说并购功能。现阶段,优先股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银行经营的作用。这与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过程中参与银行救助的原理一样,即通过购入可转换优先股进行注资、补充银行流动性资金缺口,并获得固定优先股股利,在约定时间内转换为普通股,陆续在二级市场出售,进而实现投资退出。

  中国银行行情问诊)业一直以较优资本质量和较高资本水平出现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实际上,资本市场的功能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其目的是让有前途的企业通过市场融资以发展壮大。只有从根上改变将发行股票看做融资而非资源配置的观点,由资本压迫下的被动再融资演变为厉兵秣马备战转型的主动再融资,商业银行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近有关优先股试点的消息在市场中发酵,一些业绩较好对融资有需求的股票受此触动出现上涨。投资者将其作为一个利好期待,优先股对普通股持有者真是个利好?对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理性的分析。

  优先股作为在发行主体正常存续期内可以先于普通股享有优先分红派息,以及发行主体破产时优先于普通股本金损失受偿权利的一种股票类型,在发达市场中已较为成熟,虽然其与普通股类型对比规模并不大。相对于普通股,优先股的“优先”权是建立在对发行主体公司控制权全部或部分让渡的基础之上,这一优先权仅只是体现在分红与破产清算受偿方面,它给希望获得稳定分红回报胜于对公司控制与干预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投资品种,可以丰富市场的投资产品篮子,所以它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与产品结构建设也是我国资本市场一直以来的一个努力方向,其“破题”进行试点,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优先股对普通股投资者会有什么影响?这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发行人发行优先股为公司筹集资金,如果能带来公司更快的发展与盈利能力的提升,普通股股东当然也就成为了受益者;同时,优先股一般不参与公司事项表决,并不影响既有普通股对公司的控制权。

  但优先股发行也将给普通股带来不利影响。一则优先股是一种具有长期债权性质的特殊股权,因为到期无法回收本金,且放弃投票权,其要求分红派息率相对较高而且稳定。这预示着发行主体需要长期相对固定地支付一笔成本,从而减少分配给普通股的利润。从美国的数据看,优先股股息率一般在6%到9%之间,股息率中枢为7%左右,远高于同期普通股分红率以及债券收益率(均值在4.3以下)水平。一则优先股作为公司股本,它发行会摊薄公司的各项单位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净值水平等,而且影响净值报偿率。因此,一味认为优先股发行对普通股投资者属于一种利多是不客观的,还需冷静分析所筹集的资金能否带给公司更好的发展机会与盈利能力的提升。

  对优先股的发行考察还需关注发行的具体设计条款。优先股发行条件可以因个体而有很多差异,如分红率设计可以是固定形式的,也可以选择浮动形式的,如果派息率浮动,其与普通股在享受分红权利方面的差异就会缩小(尤其是在监管层着力推动上市公司强制分红的背景之下);在退出方面,除了获得优于普通股的自然清偿顺序之外,优先股条件设计可以与债券或普通股退出的通道打通,比如可以有条件转换成债券或者普通股,或者由发行人有条件地进行回购,当然也可以设计专门的流通市场。而不同的设计条件,其定价与风险收益对比预期都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对市场监管还是对投资者而言,当优先股推出充满预期的时候,需要防止发行主体不进行公司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与成本权衡,而只为融资而融资,利用市场对这一品种推出的期待混水摸鱼,侵害股东与投资者利益等行为发生,同时还需防范过度投机风险。

    追逐并购重组题材,可以说是资本市场永恒的投资主题。今年年初,工信部、发改委、国资委等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着力推进包括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等九大产能过剩行业的并购重组。近期,并购重组题材继续成为市场的热点,特别是以移动终端游戏为并购标的的上市公司,成为资本热捧的对象,造就了凤凰传媒行情问诊)、博瑞传播行情问诊)、大唐电信行情问诊)、天舟文化行情问诊)等造富神话。受此影响,并购重组题材再次升温。

  对于并购的定义,自然无需赘言。需要指出的是,A股市场由于其特殊的监管机制,并购行为也分为多种特殊的类型。当并购涉及的交易金额超过上市公司上一年度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净资产之一的50%(且达到5000万元),则被界定为重大资产重组。其中,涉及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需要经过主管部门(中国证监会)的审批,涉及国有股权的还要通过国资委的审批。

  重大资产重组将极大地改变公司的业务构成、经营模式和盈利结构,带来短期业绩的提升,引发市场对未知的遐想,因此,重大资产重组行为在A股市场一直备受关注。涉及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往往需经过停牌、公告预案复牌、股东大会通过、证监会审核通过等多个时间点和区间,创造多个资金博弈的机遇,从而常常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短期来看,重大资产重组题材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明显的超额收益,且证监会审核通过日前后是最有效投资时点。

  从短期题材炒作来看,重大资产重组的股票为投资者带来短期超额收益的概率较大,市场对于大部分资产重组行为都会在短期予以正面的反馈。反应最为强烈的时间区间为重大重组事项停牌前和预案发布复牌后,但是暴涨暴跌,可参与度不高。而如果预案发布复牌日和证监会审核通过日之间间隔较长(处于不同的报表年度),则证监会审核通过日前后将构成更好的一个投资时点,在获得超额收益的同时安全边际也更高。

  此外,重大资产重组题材的短期市场反应主要受到预案公告时点市场热度的影响,而与公司业绩提升相关度不高。

  从影响短期行为的因素来看,我们发现,重组预案公告复牌后,股票价格在两周内的最高涨幅和股票停牌期间公司所处行业相对市场的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而与重组行为本身对公司业绩增厚的程度关联度不高。因此,重组题材中短期市场反应主要受到特定时点行业热度的影响,而较少反映出真实业绩的提升。

  长期来看,重大资产重组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不能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超额收益。从实际业绩受影响情况来看,重大资产重组对于公司业绩的贡献多为一次性的增长,难有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改观。我们选取的27个案例都表明,绝大多数重大资产重组行为都只为公司带来了短期的整体收益的提升,但是没有证据表明重组行为带来理论上的“规模效应”,提升了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因此,单独的重大资产重组行为不适合作为长期投资的逻辑依据。

  长期来看,我们更推荐实施稳健而持续的并购战略的优质标的。实证研究表明,将并购作为一种战略的公司,更富有持久的竞争力。我们认为,持续的并购行为体现了管理层较为激进的发展策略,而小规模、稳健的并购行为则降低了公司管理和营运的风险。相比于重大资产重组,这种稳健而持续的并购更能够带来公司竞争力的长期提升。

  10月8日起,并购重组项目审核将实行分道制,并购重组审核效率有望大幅提升。在这一审核效率大提速的背后,对于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升级、投行机构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以及私募股权投资(PE)专业化并购基金形成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该次推出并购重组分道审核的基础上,业内还呼吁进一步为优化并购重组环境提供条件,使并购重组的确定性越来越强。比如针对融资的问题,推出一些新的工具,包括优先股、定向可转债、并购基金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交易本身;在并购定价方面,或将给予更多的弹性和时间窗口,为并购重组提供更好的便利。

  企业转型和PE退出

  驶上“快车道”

  并购重组分道制,重点在于将审核分为豁免/快速审核、正常审核和审慎审核三类。业内人士分析,分道制并购重组制度实施,将直接提高监管部门审核效率。如果上市公司在行业的政策支持、财务公司和规范运作方面均满足A等条件,同时也不涉及发行股份的重组项目,将可以直接进入豁免通道,这也意味着可以不必经过重组委的审批而拿到批文。相比以前而言,这项改革的突破力度非常大。

  随着审核效率的大幅提高,并购重组的相关参与主体如亟待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苦于首次公开募股(IPO)停摆退出无门的PE机构等都有望迎来“快车道”。

  业内认为,此次分道制审核还与产业政策直接挂钩,一定程度上也体现鼓励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优质上市公司进行同行业、上下游并购,从而通过并购重组平台实现企业经济转型升级、消化过剩产能的意图。

  PE机构也将在该项新政策中迎来利好。IPO停摆自去年年底至今,一直冀望IPO市场退出的创投机构深受影响,在IPO重启时间迟迟未定的情况下,不少PE机构已经从传统的IPO业务转向布局并购基金,并购退出正在成为PE退出新的主流渠道。PE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并购重组分道审核政策的落地,有利于专业化并购基金的形成发展,反过来对促进上市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迅速做大做强无疑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投行专业服务能力

  有望提升

  “优秀的券商会接到越来越多的并购重组项目,业务量和收益都会有所增加,这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市场化竞争。”业内人士表示。

  就在上月底由中国资本市场学院举办的某并购重组的主题研讨班上,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曾表示,并购重组的中介机构,投行服务质量仍然有待提高,这涉及投行整个盈利模式的转变,当前投行过多关注通道业务。

  一直以来,由于IPO业务收益高等因素,券商投行团队中大量资源都投向IPO业务,近年来不少中小投行更是通过拼抢IPO业务,在投行业界获得一席之地。但并购业务受到的重视相对有限,目前多数投行并不具备专业开展并购业务的团队,有实力和团队开展并购业务的券商仅有中信、中金、华泰联合等寥寥几家券商,这些公司在业务数量和质量上超过同行,并且在短期内难以被赶超。不过,从并购业务整体质量来看,全行业专业能力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诚然,国内市场上,投行在并购重组活动中主要以基于通道业务的咨询顾问服务为主,不过随着并购重组的逐渐活跃,实际操作中创新力度也越来越大。以蓝色光标并购案为例,该次交易中,华泰紫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交易独立财务顾问华泰联合证券的关联公司,为此提供了2.3亿元的并购融资。

  业内评价,在此次交易中,券商提供的并购融资实际上是创新性的过桥贷款,对于行业而言是一种大胆的突破性尝试,对促进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券商提供并购融资也使得券商在并购业务中的盈利方式发生根本改变,由原有单一财务顾问业务收入转型为财务顾问业务与资本业务的成功嫁接。

  酝酿已久的并购重组分道审核制将在10月8日起正式实施。按照证监会规定,来自九大行业、符合三标准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可以进入豁免/快速审核通道。分析人士认为,分道制实施将大大提高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审核效率,并给沉寂已久的投行业务带来新的机遇,同时,投行之间,在并购重组项目的争夺战也将升温。

  按照证监会安排,现已进入重组并购程序的存量企业不会进行分道审核。一位已在重组并购单一通道排队多日的企业老总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此后符合规范的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效率提高了,这对于信息披露合规,运作规范的企业来讲,是件大好事。

  市场将掀并购重组热潮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分道制推出的目的与IPO重启无关,主要是推动经济转型。但在当前IPO暂停的情况下,寻求上市资产,采用借壳上市等并购重组手段实现证券化已经日渐兴起。

  渤海证券长期关注并购重组策略的分析师谢晓冬表示,由于并购重组在监管审核上具有优势,同时从管理层的意图上看监管也会比首次公开募股(IPO)稍显宽松。并购的交易时间相比更短,成功的几率也更高,许多企业往往通过并购能实现快速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市场对于并购重组的关注热度一直有续增趋势。再加之,每年年底重组概念本就有“火热”态势,所以四季度并购重组热潮将会持续。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推出并购重组预案、并购重组获批或已实施的上市公司分别达到236家和79家。相较于往年,这一数字呈现井喷之态。业内人士认为,除了IPO暂停所带来的压力以外,监管层面在并购重组的法规及制度障碍正在逐步扫清,从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的日趋规范和透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同时,一些相关扶持政策的鼓励引导也是重要原因。

  去年年底,《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和工信部等12部委《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确立了“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九个推进兼并重组重点行业,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分道制就是配合国家的财政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淘汰落后产能之举。

  据悉,在上述九大行业里,汽车、医药、电子信息的并购重组在上半年较为活跃,但全行业中并购活动最活跃的仍属房地产。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9月13日,在已提交并购重组申请的55家上市公司中,仅有五分之一符合产业支持项目。

  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8月完成的并购案例主要分布在房地产、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电子及光电设备、清洁技术、电信及增值业务等21个一级行业。从并购案例数量上看,房地产行业名列第一,共完成12起案例,占案例总数的11.8%。机械制造行业名列第二,完成10起案例,占比9.9%;建筑/工程排第三位,完成9起案例,占比8.9%。

  海通证券行情问诊)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证监会这次给九大过剩产能行业的兼并开辟了绿色通道,遵照“好人好事好中介”的思想办法,新政策的实施对于产能过剩行业的意义重大,相信未来在产业支持项目的推动下,并购重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

  投行迎发展机遇

  根据分道制的方案来看,只有所有评分项均为豁免/快速审核类时,项目才能进入豁免/快速审核通道,这意味着除了上市公司本身之外,作为财务顾问的券商的执业能力,也是考核标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按照规定,此前有被监管部门谴责和通报的上市公司,被处罚过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券商等中介机构所从事的并购项目将被归入慢车道。这就意味目前被立案调查的光大证券行情问诊)、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已经被排除在快速通道之外。

  一位接近管理层的消息人士表示,多年以来投行更多地把目光放在IPO项目方面,对于并购重组业务重视较少。此次分道制中对于财务顾问的执业能力的要求,也是希望能够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具有竞争能力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中介机构。

  据多家券商反映,国内投行在并购领域参与程度不深,业务主要集中在重大资产重组这一通道业务上,相比于国外投行,在搜寻并购机会、方案设计、估值定价、撮合交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国内投行并未停止努力。“其实,IPO暂停以来,很多券商投行开始在并购重组业务方面下工夫”,信达证券的投行人士表示。Wind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的200余起并购重组中,中金公司、海通证券、中信证券行情问诊)、申银万国等数家券商担任财务顾问的较多,老牌大券商在豁免/快速类的项目上优势明显。

  此外,浙商证券、信达证券等中小券商也紧跟发力,试图分一杯羹。据了解,浙商证券今年以来多次为财务顾问业务部招兵买马,扩充通道业务实力。

  沪指上周上涨4.5%,实现周线八连阳的强势形态。创业板跌2.28%,市场显示出跷跷板效应,上周五银行股和周期性大盘股退潮,成交量大幅减少,市场再度显示出跷跷板效应,在权重股回落之际,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出现了回升态势。本周是中国的传统中秋佳节,股市只有3个交易日,节日对市场的投资情绪也会形成影响。由于权重板块银行股的回调震荡,大盘短线或将进入调整蓄势震荡,但板块和个股依然活跃的轮动。机会在小盘股和重组题材股。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3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分道制并购重组方案成熟,启动工作已经具备,将于10月8日起将在并购重组审核时实施。分道制推出的目的与IPO重启无关,主要是推动经济转型,尤其对汽车、钢铁等9个兼并重组重点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转型。其次,是转变审批职能,支持好公司、好项目、好中介。9月往往是并购重组的黄金期,在热点开始退潮后,推动经济转型的兼并重组又是一个改革热点题材。本周是投资者挖掘、潜伏、逢低布局兼并重组题材个股的绝佳时机,可介入对有并购重组潜力的低价股。

  从目前看,未来将会有一大批新政出台以鼓励中国经济强势转型。中国的改革红利与产业政策扶持等依然在持续释放,做空A股主要理由的群体将从根本上失去做空基础,A股稳步向好的大环境已基本确定。在量能充沛下,大盘每一次的调整都是逢低吸纳的绝佳时机。投资者只有坚持业绩成长为选股依据,对有潜在政策利好扶持且股价并未大涨的股票,坚持逢低买,才能在股市中真正受益。

  记者15日获悉,13日监管部门召集多位投行及学界人士,针对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召开小范围闭门会议进行探讨。会上透露的信息表明,对此次改革方案,意见集中指向如何更好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此次会议层级较高,除知名学者外,投行参会人士多为公司高层。参会人士表示,此次会议上探讨的问题颇为技术性,总体感觉“和征求意见稿相比有所突破,但差别不是特别大”。另有消息人士表示,此次会议上监管部门希望业界探讨市值配售、限制网下配售对象家数等问题,以使新股定价及申购更有利于普通投资者。此前中国结算已召集机构开会讨论这一议题。他同时表示,从此次闭门会议召开的情况来看,证监会首先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诸多细节及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取得市场共识。

  6月,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引入主承销商自主配售机制,规定网下发行的新股,由主承销商在提供有效报价的投资者中自主选择投资者进行配售。同时,为强化网下报价约束机制,意见稿调高了网下配售比例。

  近期市场对于新股发行(IPO)即将重启的预期又被点燃,一些认定重启已经临近的基金专户和私募开始筹备相关产品,蓄势待发。

  据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透露,近期市场对IPO重启预期有所升温,该公司目前正在筹备专门打新股的专户产品,一旦开闸就第一时间参与打新股。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IPO肯定会重启,该公司打新股产品一直在准备之中,前期也推出过类似品种,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和销售机构沟通,投研部门做足准备等。

  据悉,为了抢得先机,已经有私募基金开始和基金专户等沟通合作打新,而且近期成立的新私募产品均将参与打新列为投资范围之一。

  证券时报记者从深圳一家私募机构了解到,该公司已将打新作为研究重点,并和基金专户、券商等通道方开始沟通合作事宜。目前新股发行改革的规定尚未明确,还需要等待具体规定出台,如果打新机会很好,公司可能会发行专门的打新产品。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私募和机构合作,一般只会私下约定产品定位是打新股为主,不超过10%的资金投资其他方面。不过,新规在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网下配售比例优先向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配售,这意味着其他机构打新中签率处于劣势,因此私募也在考虑其他“绕行”办法。

  有基金专户业务人员透露,很可能和私募合作推出打新的专户产品,即专户作为打新通道,私募充当投顾。而目前这种通道的费率一般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不等,差异较大,券商的通道费可能更低一些。

  另一家中大型基金公司的研究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给研究员安排了新股研究任务,要求是全面覆盖。“尽管现在还没确定时间,但是已经过会的公司都得研究,不然一旦开闸如果发行节奏比较快,可能会漏掉。”该负责人说。

  而且,还有研究员表示,这次IPO重启的第一批公司审核会比较严格,因此公司的质量、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有保证。若创业板新股放出来,估值肯定没二级市场那么高,所以市场炒新的动力很强,目前各大机构都在积极准备。有私募人士虽然表示不准备发行专门打新股的产品,但已经做好准备参与IPO。

  不过,也有人士表示,IPO何时重启现在还难说,目前主要是投研上做好充足准备,并不急于投入筹备具体产品。

  9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新股发行制度 “还在研究完善”。4天之后,上证所发布声明称,近期该所未接受过任何媒体以任何形式对IPO重启方案所作的采访,有关“从上证所知情人士处获悉,证监会提交国务院的IPO重启方案遭到否决”的相关表述系失实表述。在声明的背后,是不同的改革方案激烈撞击,是博弈各方处于胶着状态。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只有两个维度:市场化与增强系统重要性。

  新股发行市场化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金融体制处于新一轮市场改革的决策阶段,无论各方如何争议,交易所备案发行必将成为今后主流新股发行模式,人们对目前的新股发行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最大的意见,就是证监会主导的发行审核制。

  近日,在6月下旬证监会组织召开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培训会上,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曾向各大券商透露,社会对《建议稿》征求意见反响积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审核权还在证监会、发行条件修改没有涉及、发审委制度没有改动。

  证监会有必要向市场展示改革决心,发审环节如同鸡肋,食之无味,不如去之。上市原本是交易所的事,如今揽在证监会的怀里,既丧失了交易所的市场功能,也让证监会平白无故担了信用黑锅。鉴于上市公司在发审委“过堂”,最后审核通过,相当于发审委为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隐性担保,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除了留下寻租话柄外,对树立证监会的权威没有任何好处。从目前的情况看,上市公司质量没有因为审核有根本好转,而审核者不必担责,徒然被千夫所指。

  支持审核制度者认为,如果取消审核制,很有可能市场上的垃圾公司遍地,退市公司将给普通投资者造成巨大冲击。投资者还没有愿赌服输的自觉意识,从退市制度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凡是购买有退市可能公司的投资者,为所购买公司摇旗呐喊,一旦大量质量无法保证的公司上市,市场一片混乱,硝烟四起。

  这样的担心未必无理,A股市场的疯狂、利益纠葛之厉害、抢食主义之严重,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保持审核制并不是改变现状的好办法。

  证监会取消审核制,并不等于新股的询价机制不能改变,在信用不彰的市场捍卫信用,最好的办法是,让报价者为自己的报价负责,用严惩警示后来者。

  如果一级市场存在特权、报价者不必为价格负责,大家人情报价,由二级市场买单,没有机构会认真对待新股价格。对于新股发行的探讨有美国式与荷兰式等争论,不管哪种模式,只要以询价机构的实际报价进行配售,按照投标人所报买价自高向低的顺序全额中标,直至满足预定发行额为止。再加上监管者的严厉监管,此时就是借给机构八个胆,公然虚报送人情的概率也会大大下降。更何况,一旦大量公司上市,打新股就会成为高风险投资。

  改革发审制度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发行权回归交易所,监管逻辑才能理顺,交易所与行业自律协会等互相监督,证监会摘去寻租的大帽子,才能名正言顺、一心一意推进改革,大力监管。

  与发审制度改革同样重要的是,给予证监会更大的监管权。对市场泛滥的造假行为必须重拳出击,但证监会的准司法权是绵软无力的,被维护大股东利益的圈钱痼疾,地方政府的上市政绩,大企业高管的行政级别撕得支离破碎。没有真正的准司法权,就不可能有统一的严厉市场监管。

  取消审核制,就得给监管老虎配备利爪;没有监管权,就只能维持审核制,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对万福生科、光大证券的处理,显示了证监会的监管决心,但相关配套措施如番禺法院以没有管辖权为由不受理股民民事赔偿案,以往法律救济之难,一再显示A股市场的监管与司法救济难以协调。证监会必须更加强有力才能应对改革深入期的巨大挑战。

  A股市场动辄暂停新股发行,是其不具备像银行一样的系统重要性的形象说明,这对于证监会、对于投资者、对于中国金融市场都不利。深入而持久的改革,不能拖延。

  “放松利率管制应该是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最后的‘惊险一跃’”、“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是股市的‘惊险一跃’”。这两个观点出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的口中。他是在日前举行的证券日报暨经报公司2013年度业务培训会上做出上述判断的。

  巴曙松认为,金融改革开放包含五个部分:第一就是金融领域之间的相互开放;第二是金融业向社会资本开放;第三是整个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第四是利率市场化;第五是汇率市场化。

  对于第一个问题,巴曙松认为,这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极低,各自的资源优势发挥不出来,所以金融的改革开放第一步就是金融业内子行业之间的相互开放、相互进入。银行可以做理财、可以卖保险、可以卖证券公司理财产品,这种相互的进入目前已经棋到中盘。现在金融业界提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金融大资管,这是解决资产管理行业割裂的一个方法。

  “我觉得整个金融业对外开放会成为下一步倒逼国内金融改革再上一个台阶的很重要的一个外在动力。”巴曙松强调,这一阶段也会跟香港结合起来推动。

  对于利率市场化,巴曙松称,现在已经到了越来越多元化的阶段,利率再做管制效率会越来越低,所以说放松利率管制应该是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最后“惊险一跃”。他认为,目前利率市场化已经走了九十步。“利率市场化怎样传导货币政策等问题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课题。”巴曙松强调。

  “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前20位的国家中,除了中国,还有哪个国家的货币是管制的?”巴曙松认为,中国必然要走汇率市场化这一步。之前把这个问题过度的神秘化导致我们错失了很多对外投资的机会。

  巴曙松称,现在看,汇率基本在均衡区间,大升大涨都不可能。我国到现在还是贸易顺差,但是顺差在缩小。“所以目前这个状况正好可以把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放大,更多的交给市场来决定,这样会衍生出许多的外汇需求,比如外汇交易、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等。”巴曙松表示。

  巴曙松认为,资本市场是分散机制,一个企业发行需要千千万万投资者同意。资本市场的这种分散机制适宜创新。然而,我们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分割的封闭的市场,对全球市场来说并不重要。没有定价能力,市场流动性低。

  谈到中国股市改革的症结所在,巴曙松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比喻为“惊险一跃”。他认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中国股市这一关(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不突破,就永远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巴曙松认为,现在IPO的发行管理实际上还是一个分配渠道,是对发行者的一个奖赏。他说,管制就会导致发行高溢价,高溢价就会导致二级市场没有投资价值。出现这种情况的症结还是行政审批这个因素,所以这一点不突破,市场就没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比如在中国的香港,市场不好,企业就会放弃发行。

  巴曙松称,现在大盘点位跌到这么低,还有众多的企业排队发行,说明它们觉得到这个市场来,还是能获得高估值。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怎么去做价值投资?所以发行制度是核心,是改革的难关。“我倒是觉得市场跌的时间再长一点,各方面处在巨大的压力下就能够推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了。”巴曙松最后说。

  从上海自贸区到土地流转,再到金融改革,进而是优先股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已经成为当前A股投资者目光聚焦所在。低估值、低价格的周期股及大盘蓝筹股无疑是市场进行改革主题投资的主阵地。与上半年新兴产业题材相同的是,当前的改革红利题材同样是讲故事,基本面的“幡未动”,却并不妨碍投资者“心动”。周期股题材化的趋势仍在延续和扩散,这将继续对市场形成支撑。

  改革主线延续 题材范围扩大

  上证指数9月以来的行情较为强势,上证指数以连续3个交易日的巨量上涨站上了2200点关口,并将光大乌龙指上影线彻底收复。

  从市场结构来看,上证指数上行的板块基础在于周期类板块的轮番上涨,直接动力则来源于投资者对于改革红利全面释放的乐观预期。从时间来看,自6月钱荒造成的恐慌性下跌结束后,改革红利行情就开始了酝酿期,直至8月中旬上海自贸区概念股启动。

  时至当前,改革主线已经逐步显性化并且越来越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改革大背景下的不同题材层出不穷,除了上海及其他地区的自贸区、开发开放中心外,还先后出现了农村土地流转、优先股发行、金融改革等;另一方面是同一题材所影响的股票范围不断扩散,自贸区和农地流转促使资金在不同地域发起“炒地图”行情,优先股则是跨行业的,从金融行业到钢铁行业。

  此轮改革红利行情发生的基础可能在于国内经济在小周期上的确出现了复苏迹象,尽管研究人士对到底是需求复苏还是库存变动速率上升造就了经济复苏仍存在分歧,但宏观及中观数据向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部分投资者对于市场继续下行的担忧,尤其是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而正是这些风险偏好程度较低的资金,涌入了低价、低估值的周期股及蓝筹品种,促使该群体价格上涨。

  有了上述基础,政策面的积极信号所起的催化剂作用就更为突出。自7月初管理层提出了“促改革”的经济工作重点后,一系列经济领域的改革政策陆续推出。同时,高层人士反复表态强调推进改革,令市场的乐观情绪逐步升温。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A股市场的改革主线仍在延续,预计到11月三中全会之前,投资者对于改革红利释放的乐观预期将会持续存在,这将对指数的强势形成支撑。

  暂不言顶 但需跟踪不利因素

   市场人士指出,目前主板股票中普遍存在周期股题材化的现象,这与上半年的新兴产业题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改革红利,作为主体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广泛的基本面支持,本质上还是投资者预期乐观,打个比方讲,幡未动,心先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优先股概念的炒作,实际上这一概念可能算不得利好,但资金“硬上”却也使看空者无可奈何。

  因此,上半年对于新兴产业题材行情持续性的判断,有些许经验或许可以借鉴到当前的行情中来。令投资者记忆犹新的是,在新兴产业行情的中段,不少分析人士就基于估值过高、业绩增速不匹配等理由看空创业板,结果是创业板指数不断创出新高,即使是在令人失望的中报披露过后,该指数仍然没有见顶。

  基于此经验,当前的改革红利主线,似乎也不应轻言顶部。

  不过,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投资者仍然需要关注可能制约行情发展的不利因素。首先是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态度何时转向。从经济角度来看,需要跟踪国内此轮经济复苏何时见顶,这一时间点无从预测,宏观及中观经济数据的变动是最好的依据;其次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当前投资者大多预期在11月的三中全会之前,改革预期仍将逐步升温,但鉴于时间所剩不多,谨慎的投资者可能等不到彼时就将离场观望;第三从国际市场的角度看,欧美经济正在温和复苏,但美联储史无前例规模的QE一旦确定退出,可能对新兴市场形成压力,尽管中国所受的实际影响可能不大,但金融市场的波动则较难预测;最后从市场资金来看,对于周期股及权重蓝筹股的炒作,资金消耗量极大,因此从行情的持续性来看不能与新兴产业行情相提并论。

  反观市场,当前改革题材的轮动速率越来越快,后来题材的炒作力度相对较弱,实际上也反映了资金心态并不稳定,短线进出仍是主流操作思路。因此就策略而言,分析人士建议当前仍应继续关注改革主线,对于新题材的反应速度要快,且不可恋战,同时关注基于产业周期上升的长线牛股,一旦出现深度回调,也可积极介入。

  统计显示,9月15日晚间,共有20家发布重组公告,其中2家重组申请被证监会受理, 1家重组终止,17家继续停牌

  IPO重启至今没有准确的时间表,而已经上市的公司,并购重组可以给他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为,重组不仅是股市上的常青树,而且对投资者来说,他们也喜欢那些走在重组路上的企业。

  20家公司发布重组公告

  9月15日晚间,沪深两市共有20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了有关重组方面的公告,其内容包括上市公司重组进展公告、因重大重组停牌公告和重组申请受到证监会受理或终止的公告。而在20家发布重组公告的公司中,有2家公司发布了申请材料获得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的公告;1家公司发布了重大事项终止筹划并复牌的公告;17家发布重组进展公告,股票继续停牌。

  根据公司公告显示,20家发布相关重组及重大事项公告的公司中,其中深市主板公司有4家,他们分别是光华控股(行情,问诊)、渤海租赁(行情,问诊)、深天马A(行情,问诊)和华联控股(行情,问诊);沪市主板公司4家,他们分别是云天化(行情,问诊)、*ST祥龙(行情,问诊)、物产中大(行情,问诊)和运盛实业(行情,问诊);中小板公司有10家,他们分别是猛狮科技(行情,问诊)、珠江钢琴(行情,问诊)、顺荣股份(行情,问诊)、省广股份(行情,问诊)、奥飞动漫(行情,问诊)、川润股份(行情,问诊)、精诚铜业(行情,问诊)、辰州矿业(行情,问诊)、罗平锌电(行情,问诊)和云南旅游(行情,问诊);创业板公司有2家,分别是东方日升(行情,问诊)和凯利泰(行情,问诊)。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20家公司中,罗平锌电和云南旅游两家公司同时发布了重大事项重组获得证监会批准的公告,珠江钢琴则发布了重大事项终止筹划的公告,其他公司均发布了重组进展的公告。

  在业内人士看来,有如此多的上市公司同时发布重组公告,与监管机构支持上市公司重组有很大的关系,而随着上市公司重组审核制度新规的实施,未来不排除有更多的公司加入到重组的大军中。

  开源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杨海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IPO重启至今未有时间表,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利用率就会更高,未来有更多的公司会涉足重组领域。

  杨海表示,最近一段时间来,A股市场的低价位股票受到追捧,其实背后的原因多数是与重组有关,投资者炒作的也是重组概念,而重组概念的热度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降温,会一直持续到下半年年报前。

  2家公司重组获批

  根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显示,在上述发布重组的公司中,ST类公司并没有成为重组的主角,在20家发布重组的公司中仅有*ST祥龙一家公司。

  对此,杨海表示,ST公司退市的风险较大,另外,监管机构也加大了对ST公司重组的审核,因此,财务指标不是很好的ST公司的重组相对困难。

  另外,在公布重组事项的公司中,罗平锌电和云南旅游的重组事项则是获得证监会的批准,成为重组的幸运儿。而珠江钢琴则发布了重大资产购买终止的公告。

  根据罗平锌电公告显示,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2013年第25次工作会议审核并获得有条件通过,公司股票今日起复牌。

  同样,云南旅游也发布公告称,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查委员会审核,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获得无条件通过,公司股票今日复牌。

  另外,珠江钢琴则发布了终止资产购买的公告,公司股票今日复牌。“经公司与有关方面商讨,各方未达成一致意见,现终止资产购买事宜,公司承诺未来3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购买等事宜,公司表示股票将于今日复牌。”

  上市公司密集发布相关重组公告,而在20家公司中仅有2家公司的重组方案获得证监会的批准,那么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公司的重组方案会获批?重组会否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道风景线?

  对此,杨海表示,“前不久,证监会发布了一项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将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类,结果为A的列入豁免/快速审核类,结果为B、C的列入正常审核类,结果为D的列入审慎审核类。这无疑会加速上市公司重组审核的时间,因此,上市公司的重组审核是否通过也会在短时间内知晓。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并购重组将成为公司的必由之路”。

  纵观我国A股市场中近期受投资者追捧的股票,虽然他们都是低价股,但是,他们的身上不乏重组的背景,而随着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案例越来越多,资本市场上相关概念股必将成为投资者热衷炒作的热点。

  据报道,深交所近期强调,目前证券监管正从行政审批向监管执法转型,证监会将按照“稳”“准”“狠”“快”原则处理重大恶性案件,稽查执法人员拟由600人增加到1200人,对内幕交易长期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对虚假信息披露、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毫不手软地追究到底、处罚到位。防范内幕交易和市场盲目炒作是深交所并购重组监管的重中之重。对于运行规范且有利于提高持续盈利能力、推动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实质性并购重组,深交所一贯予以大力支持;对于以市场炒作为主要目的、通过报表式重组实现短期收益为主要方式的并购重组,深交所予以坚决遏制。

  据统计,今年以来深交所总计上报交易异动线索99起,其中涉嫌内幕交易81起,较上年同期增加40%,因并购重组导致的异动占有较大比重、且呈上升趋势,其中部分线索得到证监会高度重视,已经进入立案稽查阶段。

  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特别是在进行并购重组过程中,要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并购重组涉及的资产质量,全面、深入分析并购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各种影响,向投资者充分揭示相关风险。同时,要尽可能缩小内幕知情人范围,切实做好内幕交易防范工作。上市公司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不仅自身要防范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还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市场盲目炒作,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记者注意到,在上周末,证监会指出优先股试点不存在行业限制、将推出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后,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将对A股市场行情产生重大影响。

  那么,哪些板块和个股将成为首先受益者呢?

  蓝筹行情将再现

  9月13日(上周五),创业板指一改此前数日颓势,大涨2.69%;与此同时,沪指单日跌幅达0.86%,“跷跷板效应”再现。

  由于沪指缩量,且创业板指在30日线处企稳并大幅反弹,有市场人士认为主板行情将告一段落,以创业板为首的小盘股将再度活跃。

  然而,随着证监会当日对推出优先股明确表态并表示 “优先股试点不会存在行业限制,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申请发行优先股”,使得“优先股概念”已不再局限于以银行为首的金融股,范围得以扩大。

  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情况看,银行股依旧会是优先股首先试点的对象。中金公司分析师黄洁表示,优先股发行对银行股构成三大利好:一是将实质降低核心一级充足率要求;二是大幅减轻银行普通股股权融资压力;三是优先股推出将使得每年银行内源性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提升2个百分点。

  有私募表示,今日优先股概念的首要炒作目标或依旧是银行股,但证监会的表态也将对券商股构成利好,因为无论是优先股推出还是分道制审核实施,都有助于提升企业再融资积极性,也将提升券商业绩。

  此外,能够发行优先股的上市公司必然是一些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和具有较可靠成长性的企业,这方面蓝筹股有较大优势。国都证券分析师肖世俊认为,若优先股试点发行制度短期能尽快推出,将提振以银行股为主,包括金融、房地产、汽车、家电、建筑建材板块在内的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修复行情。

  分道制审批利好九大行业

  在分析了优先股推出对股市的影响后,我们再来看看并购重组分道制推出对股市的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9月13日,共有55家企业已经提交增发申报,等待审核通过。

  遗憾的是,由于证监会明确表示,自10月8日起申报的企业才可适用分道制审核,已申报的存量企业不适用分道制审核,因此上述55家企业将不能分享到“豁免/快速”审核的机会。

  而另一方面,一批已通过“股东大会审核”,本有意马上提出申报的企业有可能会推迟申报以赶得上分道制审核新规。

  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56家(次)的企业发布增发预案,这其中,已有288家企业的增发 “通过董事会审核”或“通过股东大会审核”。当然,不是所有的增发都构成并购重组。

  那么,哪些行业的企业有资格更快通过并购重组审核呢?沪深交易所并没有公开哪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规范运作水平”为A类,中证协也未披露哪些财务顾问“执业能力评价方案”为A类。但从行业来看,有资格进入“豁免/快速”审核通道的企业必须属于“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九个推进兼并重组重点行业,交易类型属于同行业或上下游并购,同时不涉及借壳上市。

  分析人士认为,在此情况下,可关注已通过股东大会批准、尚未向证监会提交申请审核而符合产业方向的重组股,比如拟收购大股东优质稀土资源的有研硅股(600206,收盘价16.33元)和拟收购能通科技100%股份和融创天下100%股份的紫光股份(000938,收盘价24.60元)等。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信息评论模块,无需修改!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评论列表模块,无需修改!